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传的本原及其文体意义的生成与演变(2)

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综上所述,“传”本义为“驿站车马”,故有“传递”之义,进而又衍化出了“展转引申”这一抽象性意义。大概在春秋战国之交时,“传”才在《墨子》

综上所述,“传”本义为“驿站车马”,故有“传递”之义,进而又衍化出了“展转引申”这一抽象性意义。大概在春秋战国之交时,“传”才在《墨子》中第一次出现了表示古书之统称的文体意义,然而只是一个外延模糊的统称,还未具体化为清晰的文体概念。

二、“传”文体概念的具体化与《春秋》“三传”的命名

战国时期,“传”的文体概念逐渐具体化,开始用来指“解经之作”。所谓“经”,最初泛指一切具有典范意义的典籍或文章②,到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才用来专指儒家典籍。顾名思义,解经也就是对古代典籍或文章的解读,也即以自己的理解和视角对“经”进行转述引申,其目的是为使“经”更好地传递,故解经有时也称之为“传”(今读chuán)③。解经之作是与解经相关的著作和文章,故而也可以称为“传”(今读zhuàn)。《荀子·大略》曰:“国风之好色也,《传》曰:‘盈其欲而不愆其止。其诚可比于金石,其声可内于宗庙。’”[13]603此处《传》当为阐释《诗经》之作。《战国策》中也出现了“《易传》”这样的名称[14]346,《易传》是战国时知识分子阐释《周易》的论集,可以说这是最早的命名为“传”的书,也是最早称之为“传”的解经之作。

西汉时,解经之风大盛,越来越多的解经之作开始称为“传”。如:文帝时博士燕人韩婴“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15]257。《内传》今已佚,《外传》也就是后来的《韩诗外传》④。另外,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曾命淮南王刘安作《离骚传》⑤,颜师古注曰:“传,谓解说之,若《毛诗传》。”[16]2145东汉王逸就将《离骚》称为《离骚经》,那《离骚传》在性质上来说也可算作一部解经之作。

至于被后世称为《春秋》“三传”的《公羊传》《穀梁传》和《左氏传》⑥,它们原本都不称为“传”。其中《公羊》在汉景帝时就立为官学,故应当最早称“传”,然具体何时,已无可考。《穀梁》立为官学要晚于《公羊》,大约是在汉宣帝时⑦。至于《穀梁》如何称“传”,可先从刘向《说苑·修文》中一段材料看起:

《春秋》曰:“壬申,公薨于高寝。”《传》曰:“高寝者何?正寢也。曷为或言高寢,或言路寢?曰:诸侯正寢三,一曰高寢,二曰左路寢,三曰右路寢。高寢者,始封君之寢也;二路寢者,继体之君寢也。其二何?曰:子不居父之寢,故二寝。继体君世世不可居高祖之寢,故有高寢。名曰高也……”[17]484

材料所引《春秋》为“定公十五年”文字,而所引《传》中文字不见于《公羊》与《左传》,仅《穀梁》在相应处有“高寢,非正也”这样的语句[18]332。若将此句置于材料中“《传》曰”之后,则从“高寝者何”开始这段话正好可作为其阐释之文,且于文义甚合。可以推测,此处《传》应指《穀梁》,刘向在此处欲取上述《穀梁》文句进行阐释,而原句或为刘向失引,故仅余阐释之文。此前文献从未有称《穀梁》为“传”的迹象,故这可以看作是传世文献中称《穀梁》为“传”的最早记载,且其实施者最有可能就是刘向本人。据《汉书·楚元王传》载,刘歆曾以自己的学术立场向刘向问难,“向不能非间也,然犹自持其《穀梁》义”[16]1967。从治学倾向来说,刘向本人非常热衷于《穀梁》。又据《汉书·艺文志》载,刘向生前主持了不少传世文献标准本的校定工作⑧, 初立官学的《穀梁》自然也在校定范围之内,那为《穀梁》定本并正名最有资格的也必然就是刘向。另外,刘向之子刘歆《孝武庙不毁议》与同时代的梅福《上书请封孔子子孙为殷后》这两篇文章中皆明确称《穀梁》为《穀梁传》[19]411,514,则《穀梁》必然在此前就已被定名为“传”。据此可以推断,《穀梁》初立官学后,经过刘向的整理校定,形成官方标准本,并由刘向为其正名,开始称其为“传”。

至于《左传》,最初也称作《春秋》⑨。在春秋战国时,“春秋”是各国史书的统称,可见《左传》在当时与后世所谓儒经《春秋》同样都是被当做史书来看待的。为将二者区别开,故才被称为《左氏春秋》。那《左氏春秋》又是如何被称为“传”的呢?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曰:

及《春秋》左氏丘名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余通,臧于秘府,伏而未发。孝成皇帝闵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臧,校理旧文。[19]414

又《汉书·楚元王传》曰:

及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歆以为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羊、穀梁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之,其详略不同。歆数以难向,向不能非间也,然犹自持其《穀梁》义。及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16]1967

文章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网址: http://www.wtypykjzz.cn/qikandaodu/2021/0402/543.html



上一篇:浅谈夏商时代的文字与文体
下一篇:食品行业英语的文体特征和翻译思维评食品专业

文体用品与科技投稿 | 文体用品与科技编辑部| 文体用品与科技版面费 | 文体用品与科技论文发表 | 文体用品与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体用品与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