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书房杂谈(再续)(5)

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书衣文录》共收《耕堂书衣文录》《甲戌理书记》《耕堂题跋》三组文稿,因为都是写于书衣上的文字,属于一脉相承之作。此外,还收录了《我的读书

《书衣文录》共收《耕堂书衣文录》《甲戌理书记》《耕堂题跋》三组文稿,因为都是写于书衣上的文字,属于一脉相承之作。此外,还收录了《我的读书生活》《装书小记——〈子夜〉的回忆》两篇,附刘崇武《孙犁的书法与〈书衣文录〉》及其“编后琐记”。

从《书衣文录》里,我们可以看到孙犁的读书既丰富又庞杂,而且每有所读,都有所获,所写文字也准确、深刻。在读《中国古代史》时,他说:“夏氏此书,余于保定求学时,即于紫河套地摊购得二卷本。抗日战争中,已与其他书籍亡失。此册购于天津解放初,盖犹念念不忘也。今幸存,乃为之装来。”落款为“1975年4月3日晚无事灯下书。”短短文字中,告诉读者许多信息。在读《小沧浪笔谈》时,他的评价更是一针见血:“此大人物之著作也,装腔作势……同为‘文达’,其文笔不及纪晓岚远矣。”

现在不知是否还有人包书皮,这种写在书皮上的文字也不知是否还有人办理,我是好久没有读到了。但这种短章或文体,随着新的传播方式的呈现,又移到了别处,比如微信朋友圈,不少爱书的人,得到一本新书,会写三五句短评,连同书影发表出来。我认为这也可以看成是书衣文或是题跋的一种变种。微信朋友圈有一位叫“老戴”的,他每天在朋友圈发布多条短文,至少有一条和书有关,并配上作者的照片和一段文字,文字也就是一二百字,长的也就是四五百字,有时只有几十字,他还给专栏起了多种名字,比如近期较密集的是:“假如一位学者只读他一篇文章”,他给这个栏目编了序号,到我写这篇短文时,已经是第32篇了。和这个栏目交替出现的,是“得书记”、“食货志”、“点赞录”、“日读书志”等栏目。这些栏目都和书有关,所配的短文质朴可读,能基本了解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和出版情况。但这绝对不是书的广告,确实是他每日读书的所思所悟。当然了,他并不是一定要把这本书读完(一天读一本也不太现实),或许他只是翻翻,随手写上几句,写下和这本书相关的内容和人事,但坚持好几年,难道不是一种精神?书香传播就应该多有“老戴”这样的推广者。小说家马拉也是这样,他的这些短章也有栏目,如“闲读篇”“随想篇”“流水篇”“感怀篇”等,他的这些在微信朋友圈发出来的超短文,大多和读书或读杂志有关,“闲读篇”更是简短的读书心得,三言两句,微言大义。这种更随手的写法,更像极了旧时的题跋或批注。

水 盂

常熟收藏家、诗人王晓明先生曾经说过,他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收藏上了,收藏好玩,比搞创作、做生意有劲。有一次,我们说到水盂,他居然藏有上百个,大都是精品,也有个别孤品,还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一小部分,我细细看了,大小不一,造型各异,颜色驳杂,材质丰富,确实养眼。有汉代陶纹水盂,有唐代邢窑白釉瓜楞水盂,有宋代影青水盂,有元代云南建水窑青花水盂,有明代五彩水盂,有民国早期粉彩水盂等。其中元代云南建水窑青花水盂特别精,应该是稀罕之物。

有些东西,真的有点魔性,放在什么环境里,其品质就大不一样。就说水盂吧,实际上不过是盛水的一个容器,放在木匠的木工台上,就是磨板斧、刨刀时用来蘸水的;搁在铁匠炉边,是用来淬火的;放在篾匠的地屋里,是用来泡柳的;放在厨房里,可当盐坛子用。但在文人雅士的书房里,待遇就不一样了,被请到了书桌、画案上,和笔墨纸砚相邻为伍,相近相亲,名称也大变,水盂,或水滴、水呈,似乎只有在书房里,才配得上这等雅致的称呼。

旧时文人,很在乎水盂的,把文房“四宝”,说成是“五宝”的也大有人在,无论是日用,还是珍藏把玩,都细心搜求。制作者也投其所好,在材料、造型、色彩、工艺上,多有创意。两代帝师翁同龢被贬归籍时,有一本清单,清单上的宝物大都是文人爱玩之物,有书画、书籍、碑帖等几百件,仅董其昌的书画就有21件。清单中,列入的瓷铜玉石、笔墨纸砚也不少,其中也有画缸、水盂、搁臂、笔洗、镇尺、玉璧等书房杂件多种。仅记录的水盂就有“古铜水盂(一个)(带座)”、“古铜羊水盂(一)”、“竹根水盂(一座)”、“鎏金研水盂(一个)(附景)”、“铜鸭水盂(一个)(座)”等多个品种,从这些简单的记录上,就可看出其对水盂的讲究了。藏盂大师陈玉堂先生在《藏盂小志》一文中,对水盂也不吝赞美之词,并论述了水盂作为文房第五宝的理由:砚为石,石可炼金银,故砚为“金”;纸以草木为原料,可属“木”;墨乃松烟熏制,属于“火”;笔之毫来自羊兔鼠狼,此畜皆以土安身,故属“土”。唯“四宝”缺水,若以盂为水,岂不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陈氏的意思是,书房藏有“五宝”,也就相当于五行不缺,生活岂不顺达美满?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拿水盂不当回事的人,前边所说的工匠不作数,仅我见过的一位名画家,他就把一件青花的水盂当成了烟灰缸,烟屁股堆积在水盂里,像丛林一样,看着实在心疼。我也见过另一位画家整洁的画案上,一溜排过来的物件:笔架、端砚、色碟、水盂、笔洗、印盒等等,不仅摆放齐,造型也美。水盂是小口,像是陶的,很古雅,里面的水是清的。笔洗略大,是广口,为图案精良的青花瓷器,里面的水略带点墨味。我看画家作画前,先取半块墨,在端砚里磨几下,又用水盂里一个造型别致的白瓷小勺,撩一点水,再磨几下,便提笔挥洒了。上色的时候,也是这支笔,在笔洗里洗洗,再在画碟里蘸蘸,看他勾描、涂擦,小心收拾,很是一种享受。

文章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网址: http://www.wtypykjzz.cn/qikandaodu/2020/1028/445.html



上一篇:“慢先生”与“快女士”旅游记
下一篇:武术拂尘的基本知识和习练技巧

文体用品与科技投稿 | 文体用品与科技编辑部| 文体用品与科技版面费 | 文体用品与科技论文发表 | 文体用品与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体用品与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