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书房杂谈(再续)(4)

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因藏书印引发的故事也有。白化文老先生的平时谈说和著书作文,常常用典,有时插一段轶事,生动有趣。本文开头提到的他在《藏书家身后盖印》里,就

因藏书印引发的故事也有。白化文老先生的平时谈说和著书作文,常常用典,有时插一段轶事,生动有趣。本文开头提到的他在《藏书家身后盖印》里,就讲了一位北大的讲师,因要出售私藏的明刻本《老子》,借用木犀轩李氏藏书印,以期抬价,后此事败露,1952院系调整时,被逐出北大。这是属于弄虚作假而出事的。按说只要书好就行,却跌在一枚藏书印上。看来藏书印的作用还真不可小看。也是在这篇文章里,白老又讲一个“身后刻印”事:“……某位大名家身后,子弟售书。原来没有盖印,加上再要是缺乏签名和书中题跋等等,是不是他的书,只有天晓得,买主无从知晓。从来是‘玉在匮中求善价’哪,于是身后刻印,包括名章、闲章与藏书印,特别是藏书印。盖印特别要盖藏书印与代为‘名志’的闲章。”

近日得一批广陵书社出版的仿古籍精印出版的一套“文华丛书”九十种,线装,宣纸印刷,有的书里还有精美的版刻插图,让人爱不释手,在灯下慢慢翻阅时,我也破了一回例,小心谨慎地在上面钤了印章。从此,我也敢称自己是“藏书家”了。

书 衣

书衣,就是给书穿上一件衣服。人要衣妆,马要鞍妆。得一本好书,也要装扮装扮,但多半也只是为了对书的保护,因为很多书的装帧已经很漂亮了,不需要再画蛇添足了。

书衣又叫书皮。

给书包上一层书皮,读过书的人大概都干过,特别是小学生。新学期一开学,新书发到手,首先就是给书包上书皮。包书皮的纸,没有特别的讲究,大都是各显神通,有的是旧报纸,有的是杂志封面,有的是洋灰纸,又叫牛皮纸。牛皮纸的质量最好,耐磨,报纸最次,不够服帖,模样儿也不好看。在我的记忆里,最好的书皮,是各种彩色画报纸,我们班只有一个同学有这种纸,因为她的父亲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每当新书发下来的时候,她的书皮最漂亮。

成年以后,读书多,买书也多,不太爱给书包书皮了。但也不是没有,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买巴金的《家》《春》《秋》时,就给书包上了封皮,主要是这些书都很厚,三天五天读不完,怕把书弄脏了。还有一层,借了别人的书,也要包个书皮,怕有破损,还书时不好意思。

把书皮包出水平来的,首推孙犁先生。孙犁先生爱买书,还爱给书穿上漂亮的书衣,更可喜的是,他喜欢在书衣上题写些阅读感受或趣闻掌故,特别是到了晚年,凡读过的书,大体上都会写上几句,可长可短,坚持多年。据说有一次,一个报社(或杂志)的编辑到他家做客(或采访),看到这些写在书衣上的文字,或清雅可读,或意味深长,觉得可以发表出来,让更多的人分享。孙犁就同意让其抄录了部分。这些短文发表后,反响不错,孙犁又有意地誊写了多篇,拿到别处发表了。本来只是习惯,未曾想一发而不可收,边写边发,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体——书衣文。后来,孙犁把这些短章辑为一本《书衣文录》出版。我在读这本书时,受其触动,于2005年6月11日写了篇短文,在我主持的一家晚报的读书副刊上发表了出来,文中流露出对这本小书的喜爱,常常把这本书从“书架上抽出来,读一两页或一两篇。有时也不读,只是翻翻,就像爱喝酒的人怀揣一壶酒一样,不时地抿两口,身子暖了,精神也好了。一方面,为孙犁独创这种文体而叫好;另一方面,也为文章所感动。”文中还写道:

孙犁对书非常爱护,每得一本好书,都要给书裁剪一套合体的衣裳。他的一生“嗜书如命”、“珍如拱璧”。“我对书有一种强烈的、长期积累的、职业性的爱好。一接触书,我把一切都会忘记,把它弄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觉得是至上的愉快……”孙犁如是说。

……

早在《陋巷集》出版的时候,孙犁就在集中编入了“《书衣文录》拾补”,文前有一小引,云:“余前辑存书衣文录,近二百条,已刊行矣。去冬整理书册,又抄存前所未录者若干条。前之未抄,实非遗漏。或以其简单无内容;或有内容,虑其无关大雅;或有所妨嫌。垂暮之年,顾虑可稍消。其间片言只语固多,皆系当时当地文字。情景毕在,非回忆文章,所能追觅。新春多暇,南窗日丽,顺序排比,偶加附记,存数年间之心情行迹云。”

小引记于1986年3月4日,在此之前,已经刊行“近二百条”。据孙犁研究者刘崇武先生考证,这近二百条“书衣文”分别发表于《长城》《天津师院学报》《长春》《河北大学学校》《芙蓉》《柳泉》等刊物上。对于这种文体,当时还鲜有人注意,它既是书话、题跋,又是日记、随感,甚至可以当成文字简洁的“书史”,从中可见当时读书、整书时的心情和氛围。后来,孙犁把陆续整理的“书衣文”编入《陋巷集》《无为集》《如云集》等书中,最后一并收入1992年出版的《孙犁文集》(续编三)。

文章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网址: http://www.wtypykjzz.cn/qikandaodu/2020/1028/445.html



上一篇:“慢先生”与“快女士”旅游记
下一篇:武术拂尘的基本知识和习练技巧

文体用品与科技投稿 | 文体用品与科技编辑部| 文体用品与科技版面费 | 文体用品与科技论文发表 | 文体用品与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体用品与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