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浅谈夏商时代的文字与文体(6)

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篇名单字(词)数见于甲骨文金文甲骨文殷金文所未见那烈祖玄鸟长发殷武 陈氏经过仔细比较,发现“《商颂》词语大部分于甲骨文及同期金文有证”。[3

篇名单字(词)数见于甲骨文金文甲骨文殷金文所未见那烈祖玄鸟长发殷武

陈氏经过仔细比较,发现“《商颂》词语大部分于甲骨文及同期金文有证”。[35]

值得注意者,甲骨文有“贞其奏商”(《屯南》4338)“叀商奏”(《合集》)。《说文》奏字条云:“登謌曰奏”,则奏的对象“商”自应指一种祭歌诗明矣。又如辞云:

甲寅卜,乙卯子其学商。丁永。

丙辰卜,延奏商。用。(《花东》150)

己卯卜,子用我,若。弜屯,用,永。舞商。(《花东》130)

“学商”与“奏商”、乐器(瑟?)与“舞商”并提,疑“商奏”“奏商”“学商”“舞商”的“商”,也相似于《商颂》之类融歌词、舞蹈、乐曲三者一体的祭乐诗体。徐宝贵则直接联系《商颂》,谓“既然是祭歌名,那无疑就是《商颂》,传世《诗经》中的《商颂》是其历代传抄的本子”。[36]

商代青铜礼器铭文,总共约有数百件,文体类型有纪年形式、子锡某形式、征夷关系金文、农祭关系金文、祖先祭关系金文、飨宴关系金文、族徽金文、亚铭金文、妇人器金文等等,(19)参见日本赤塚忠:《殷金文考释》,收入《中国古代の宗教と文化──殷王朝の祭祀》,角川书店,1977年,第615~834页几乎都是记事体裁的简短篇章,渗透着整肃矩执和庄重保守的文意与文气,并无《商书》《商颂》所具的“垂世立教”“恢洪至道,示人主以轨范”的典谟训诰誓命诗歌之类的文体表述的体式。但近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最新入藏殷商铜鼋,(20)李学勤:《作册般铜鼋考释》,《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1期。又王冠英:《作册般铜鼋三考》,《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1期。颈部及背部为射入4箭的造型,仅露出箭杆尾羽部分,鼋脊背部铸铭4行33字的记事文体,却十分难得地留下了商代专事记录的文章菁华,如下:

丙申,王迍于洹,获。王一射,射三,率,亡(无)废矢。王令寝馗贶于乍册般,曰:奏于庸。乍母宝。

殷商铜鼋及其铭文

铭文记商王帝乙在洹水之畔举行竞射,王一射,佐助三射,皆中的,无废矢,射获大鼋,颁功,命寝馗赐作册般,谱咏其事,镛钟演奏,铸此弄宝。“无废矢”的赞语,在1993年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M242出土的西周康王时《柞伯簋》铭所记的大射礼上,已经被用为品评竞射优胜的行话。(21)参见王龙正、姜涛、袁俊杰:《新发现的柞伯簋及其铭文考释》,《文物》1998年第9期。《柞伯簋》铭云:“隹八月,辰在庚申,王大射在周。王令南宮率王多士,师父率小臣。王迟赤金十反(版),王曰:小子小臣敬又又(有佑),获则取。柞伯十爯弓,亡(无)废矢。王则畀柞伯赤金十反(版)。出易(锡)(贶)见。柞伯用乍周公宝彜。”此铭记事文体,时间、地点、人物交代简洁明了,情节铺陈,情感表露,动静之间,有叙有物,笔触所及,有文有景,起承转折,要言不烦,较具文学色彩,表述出的文史背景是体现贵族子弟矢射技能高下的射礼,始起并非如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射义》说的“夏殷无文,周则具矣”,早在商代就已经流行,周代不过是继承前代有所损益而已。(22)详见宋镇豪:《从新出甲骨金文考述晚商射礼》,《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第1期。由此不多的个例,也可以看到商代器铭文字展示的文体表述体裁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使用状态和文化聚积传承功能。

概言之,自远古至夏商时期各种各样“成文”文字表述体裁形式与“说话”语言紧相结合的规范化使用,无疑逐渐臻至为比较成熟和实用意义比较聚结的交流传播方式,并且有着相当广大的流传地域范围与社会覆盖面,有效地发挥着相应的文化积聚作用。

[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舞阳贾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山东滕县北辛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84,(2).

[3]王树明.谈陵阳河与大朱村出土的陶尊“文字”[A].山东史前文化论文集[C].济南:齐鲁书社,1986.

[4]于省吾.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J].文物,1973,(2).

[5]张敏,韩明芳,李国耀.高邮龙虬庄遗址发掘获重大成果[N].中国文物报,1993-9-5.张敏.龙虬庄陶文的发现与殷商甲骨之源[J].故宫文物月刊,1997,(5).

[6]张明华,王惠菊.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文[J].考古,1990,(10).饶宗颐.哈佛大学所藏良渚黑陶上的符号试释[J].浙江学刊,1990,(6).李学勤.良渚文化的多字陶文[J].苏州大学学报(吴学研究专辑),1992.

文章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网址: http://www.wtypykjzz.cn/qikandaodu/2021/0402/542.html



上一篇:移动中的数字话语字系特征研究
下一篇:传的本原及其文体意义的生成与演变

文体用品与科技投稿 | 文体用品与科技编辑部| 文体用品与科技版面费 | 文体用品与科技论文发表 | 文体用品与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体用品与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