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从书体到文体破体论源流史述(5)

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钱钟书的破体论。 钱钟书是第一个把破体从书体转向文体的文体理论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名家名篇,往往破体。 在上文考证李商隐

(一)钱钟书的破体论。 钱钟书是第一个把破体从书体转向文体的文体理论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名家名篇,往往破体。 在上文考证李商隐、韩偓、李颀所言“破体”为破文体之前,钱钟书提出了“名家名篇,往往破体,而文体亦因以恢弘焉”这个重要论断[8]888。 这个破体论断也是他在《谈艺录》《宋诗选注》 等著作中反复论及体制为先、辨体、以文为诗、以诗为词等文体范畴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二,“文成破体”与“文家大体”。 钱钟书将“文成破体”这一鲜明的“文体”破体范畴作为批评术语,以区别成为学界共识的书体“破体”。 他运用“文成破体”来评论《周易》,在“盖文家大体”这一“体制为先”辨体论的前提下,指出并肯定“今乃文成破体”[8]5,辨体与破体并举,这在文体学理论史上意义重大。 如果说上一例还是从文字学的视域用“文成破体”评论《周易》,与“文学”和“文体学”还“隔”着一层,那么,接下来分别从文体源流史的角度用“文成破体”来评论“七体”[8]904和“连珠体”[8]1135,就令“破体”更具有了文体批评理论意义。

其三,殊为破体与破体跳出。 在沿用古人“文成破体”之语外,钱钟书也大量运用“破体”对历代文学文化现象进行评论,体现出有意识的文体批评。 或从文字学角度对汉唐以来的“破体之‘俗字’”和“则天之创体”加以贬斥[8]977,体现出对“破体”在不同学科和不同语境下的态度倾向。 或着眼于宫殿台榭之赋体的得体与失体,认为刘逵或张载之注破坏了“注疏体”的本来面目,故而是“破体”之举,所谓“于全注殊为破体”[8]990,内含些微不满之意。 或以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之诗句为核心,遍举历代关于这一诗体的源流演变,认为王世贞所谓“我笑残花花笑我”云云,就“皆可谓破体跳出者”[8]1484。 凡此都与钱钟书“破除新旧中西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形成极具开放性、包容性的文体意识”息息相关[47]。

(二)吴承学的破体论。 吴承学是新时期文体学研究的旗帜学者,其两篇文体学开山之作《从破体为文看古人审美的价值取向》《辨体与破体》与钱钟书破体辨体论的影响息息相关,并掀起了近四十年文体学以“破体”及“辨体”为题的研究热潮。

前文认为“先体制而后工拙是传统文学批评的一条普遍原则。 然而宋代以后,破体为文成为一种风气:以文为赋、以文为四六、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等在在可见”[31]。 后文在对“破体”进行界定时,引用了张怀瓘、戴叔伦、李商隐、钱钟书等相关破体论断,并对辨体、破体的关系进行如下界定:“宋代以后直到近代,文学批评和创作中明显存在着两种对立倾向: 辨体和破体。前者坚持文各有体的传统……后者则大胆地打破各种文体的界限,使各种文体互相融合。 ”[1]

(三)吴承学破体论的影响。 自1989 年吴承学《从破体为文看古人审美的价值取向》一文之后,三十年来出现了众多以“破体”为题的文体学论文,而且从1990 年开始,关于书体“破体”的研究也应势而起,与文体“破体”并驾齐驱。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吴承学“破体为文”一语影响,以此为题的论文很多,实则是李商隐“文成破体”的另一种表述方式,而钱钟书已经反复使用“文成破体”进行文体批评了,当然“破体为文”更为易懂和易为读者接受。

二是受《辨体与破体》一文的影响,之后以此为题或相似对举而出诸如破体与尊体、破体与创体、破体与正体、破体与效体、破体与本色等的研究论文也很多, 通过这种对立范畴的辩证考察,也让文体学理论研究得以深化和拓展。

三是书学“破体”论文的复兴。 耐人寻味的是,自1990 年第一篇破体书法论文起,五年内四篇论文都是关于日本破体书道研究的, 主要引证中晚唐张怀瓘、徐浩、戴叔伦、李颀、李商隐等相关文献,之后研究中国书法破体的论文也大抵如此。

五、余 论

综上所述,书学“破体”论虽历经千余年的发展演变,绵延不绝,体现了丰富的理论内蕴和鲜活的生命力,但若置于浩如烟海的书学典籍文献中来看,并未成为书学批评的主流术语,例如仅仅唐张怀瓘、徐浩、李颀、戴叔伦、李商隐、韩偓、宋吴曾、明杨慎、王世贞、赵宧光、汪砢玉、焦竑、清钱谦益、钱泳、阮元、陆以恬、陈启源等有所论及,而且除了明清杨慎、赵宧光、阮元三者有意识地反复运用之外,他者则皆为偶而提及,从中也可看出这一理论范畴的微弱影响。与此相较,其所衍生出的文体批评就更为尴尬, 唯有元代方回所谓“出格破体”之语“一枝独秀”,这与新时期以来文体学上“破体”论研究的繁荣态势简直格格不入。

文章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网址: http://www.wtypykjzz.cn/qikandaodu/2021/0722/672.html



上一篇:九月民生新规到来
下一篇:姚伯多造像题记书风与文体考察

文体用品与科技投稿 | 文体用品与科技编辑部| 文体用品与科技版面费 | 文体用品与科技论文发表 | 文体用品与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体用品与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