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从书体到文体破体论源流史述(4)

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晚明汪砢玉结合“书才”与“书学”也即“作家”与“批评家”的关系,阐明“章法”与“变法”,“正体”与“变体”、“正字”与“破体”的关系,所

晚明汪砢玉结合“书才”与“书学”也即“作家”与“批评家”的关系,阐明“章法”与“变法”,“正体”与“变体”、“正字”与“破体”的关系,所谓“米元章有书才而少书学, 黄长睿有书学而少书才”、“谓长风帖为逸少少年未变体书”等[33],这明显继承了刘勰、 严羽以来关于文学上的 “才”与“学”的关系,且都与“文体”息息相关。 此外,焦竑从古籍文字校勘刊误的编纂学角度,对版本流传过程中,因“笔画差互,文理混淆”而产生的文字传写传抄之误而产生错字别字,称为“破体”,如焦竑《论字易伪》云:“曰笔画差互,文理混淆,皆由书生传写破体者,多对读灭裂,刊正者少。 ”[34]

其二,清代书学破体论。 清代破体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汉代篆隶之破体,这与唐代破体指变右军行书不同,也是清代书学破体上较有理论价值的,如钱谦益《华山庙碑歌》称“儛书不顾经若典,破体岂论隶与蝌”[35]4508。 华山庙碑向来以为汉隶之正体,篆隶相间,不过篆隶乃正中有变,又具有“破体”特征,如全祖望《汉隶字原校本序》云:“于汉隶字原每字中取一正体,以朱笔标出之,或破体而不背正体者,亦标出之,其虽无当于正体而近是者,亦点出之。 ”[36]以汉隶为正体,正体与破体对举。

二是关于北朝碑字刊刻之破体, 指不守正体,随意造字,对此所论钱泳和阮元一脉相承。 如钱泳《书学》载:“至隶复生真行,真行又生草书,其不肖更甚于乃祖乃父,遂至破体杂出,各立支派,不特不知其身之所自来,而祖宗一点学脉亦忘之矣。 ”[37]61论“六朝人书”认为“惟时值乱离,未遑讲论文翰,甚至破体杂出,错落不检,而刻工之恶劣,若生平未尝识字者,诸碑中竟有十之七八,可笑也”[37]62。他赞同阮元“书分南北宗”的见解,影响晚清一代书风。 阮元《南北书派论》云:“唯是遭时离乱,体格猥拙......唯破体太多,宜为颜之推、江式等所纠正。 ”[38]632《北碑南帖论》云:“北朝碑字破体太多,特因字杂分隶,兵戈之间,无人讲习,遂致六书混淆,向壁虚造。”[38]636再如洪亮吉《题饶上舍晊印谱》云:“尔来识字益不广,谁肯细意搜鱼虫。省文破体入书舍,阁帖堂碑益增价。 ”[39]此处洪亮吉旨在对工书法而不识字的现象提出批评, 也体现出了洪亮吉对先秦奇字的敬仰。[40]

三是与上一则相似,主要指破体字,或着眼于科举考试要求书写正体,如陆以恬《冷庐杂识·破体字》载:“朝考殿试,最重书法,大要以黑、光、匀为主,并不可有破体字。 ”[35]4508或着眼于文字训诂学上的书学破体, 是一种独特的书写文字形体上的破体,如陈启源所谓“说文有奰字无贔字,贔殆奰之破体,后遂分为两字乎”[41]。再如郑燮的“破格书” 云:“古人书法入神超妙, 而石刻木刻千翻万变,遗意荡然......故作此破格书以警来学。 ”[42]

其三,明清破体的衍生。 关于明代,主要是沿袭宋元以来的易学、儒士、武举破体,并无新意。此外,还衍生出医学破体,不过也可归为“人体”破体之类。 如孙一奎云:“有破体太早,肾未完固而泄其真阴,以致肾虚不能纳气归源者。 ”[43]关于清代破体的衍生,除了武举弓射破体如秦蕙田所谓“挽弓破体”之外[44],还有另一种“人体之喻”,如郑方坤所谓“故女子初破体,曰破瓜,年当二八也”[45]。 此外,还增加了科举制举之破体,这是一种制度破体。 如李光地《名文前选序》称“制举之文可传乎......至于破体坏法,踔躏颠倒,尤韩子所谓杂乱无章。 ”[46]

较之唐以来历代书道“破体”理论,明代最为突出,这一方面与杨慎、王世贞等在文学史、批评史及书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密不可分,将文体和书体上的辨体破体有机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这也是时代文艺思潮的反映,因为明代是六朝之后另一个文体集大成时代,其中“辨体”批评尤为突出,这从明代辨体总集的繁荣可略见一斑,而辨体与破体作为一组对立辩证范畴,就如一个共生体一样密不可分。

四、当代的“转型与复兴”

在现当代“破体”论的转型与复兴进程中,钱钟书和吴承学两位学者至关重要。 钱钟书在梳理自唐以来千余年的破体学术史的基础上,接续文体学上“破体”之命脉,构建破体理论体系,并通过自身的破体批评实践,成为破体从书体向文体转型的关键。 其影响所及,吴承学两篇“破体”论文的发表,促成了近四十年来文体学上“破体”论研究的兴盛,而且这种文体破体的兴盛也顺势带动了书体破体的复兴, 相关研究论文并行共进,可以说某种意义上呼应了唐代发生演变期书体与文体的共生融合。

文章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网址: http://www.wtypykjzz.cn/qikandaodu/2021/0722/672.html



上一篇:九月民生新规到来
下一篇:姚伯多造像题记书风与文体考察

文体用品与科技投稿 | 文体用品与科技编辑部| 文体用品与科技版面费 | 文体用品与科技论文发表 | 文体用品与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体用品与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