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从书体到文体破体论源流史述(2)

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不同的是,五代后蜀林罕《小说序》所谓“其道书、鬼书、天篆、章草、八分、飞白、破体、行书,无益于字,此亦不录。 ”[4]28,显然对“破体”持

不同的是,五代后蜀林罕《小说序》所谓“其道书、鬼书、天篆、章草、八分、飞白、破体、行书,无益于字,此亦不录。 ”[4]28,显然对“破体”持否定态度。

其三,“破体” 论在盛中唐出现的原因。 “破体”论之在盛中唐之交出现,这与唐代书风从唐初唐太宗、虞世南的“崇右军”行楷之“正体”,转向盛唐推尊王献之变右军行书而趋向行草 “变体”的艺术风貌息息相关。 同时,这种因“破体”而形成的 “壮丽”“风姿”, 其书学审美祈尚与诗学“盛唐气象”亦辉映成趣。 正如钱陈翔所云“整个唐朝时代精神的丰富多变,影响于书法,就是艺术精神的不断变化”,“所以呈现出从初唐的 ‘尚法’‘中和’向盛唐的‘狂逸’、中唐的‘尚奇尚怪’转变”[9]。

此外,“盛中唐诗人书家的狂者精神也促进了诗歌书法的创新与超越”[10]。 也因此,“中唐的各种文学流派,大抵都希望通过个性鲜明的艺术新变,自觉地与前代文学区别开来,极力规避前代诗文中已经定型的美感类型”[11]。 还有,中唐安史之乱致国势衰微, 作为政治革新的一部分,元白“新乐府运动”和韩柳“古文运动”乘势而起,打破传统文学观念, 也就是说,“社会政局的变化和作家的人文心态是隋唐文学思想变革的基础”[12],文论的嬗变和革新也带来文体的“变体”和“破体”,而书学“破体”创变也成为这一文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也可看出盛中唐时书学“破体”已然成一时风气,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文艺思潮。

值得注意的是,盛中唐杜甫与韩愈“以文为诗”,开宋诗破体风气之先,学界往往只注意到杜韩尤其是韩愈对以苏轼、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为代表的宋诗风貌的影响,而李商隐“破”“当时体”的中间链条作用往往被忽视了。

二、宋元的“衍生与苟延”

与唐代仅数人提及“破体”一语不同,众多宋元学者包括宋欧阳修、朱鉴、朱熹、朱长文、吴曾、陈显微、魏仲举、苏颂、吴泳、洪迈、黄希先、计敏夫、胡仔、释道源及元代方回、赵采、辛文房、马端临等都对破体论有所提及,其中除了载录和继承唐代的书体批评之外,还衍生出诸如人体、易学、武举上的“破体”概念,而文体上的则只有宋末元初方回的一则评论。

首先,宋代书学破体论。 南宋黄希先将“体制为先”的辨体论与破体论结合起来,这在书体批评史或者是破体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如黄希先《论学书》云:“学书先务真楷,端正匀停,而后破体,破体而后草书。 ”[3]205其中,“真楷”为书法之正体,有严格的法度规则和确定的体制轨范,也就是说学书者当以“体制为先”,而“端正匀停”正是“真楷”正体的体格风貌,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变化,打破规则,加以变体和破体,这也说明了辨体与破体之间的先后关系;当然,破体也要适度,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所谓“破体而后饶得颠草”,“颠草”是破体的一种极端书体形式,在这里“破体”是一种特指,指的是对正体的适度突破,就像王献之对王羲之行书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和创新。

黄希先的书体辨体论与宋代文体辨体论如出一辙,如黄庭坚所谓“荆公评文章,常先体制而后文之工拙”[13]、吕本中“学诗须熟看老杜、苏、黄,亦先见体式”[14]、张戒“论诗文当以文体为先,警策为后”[15]、朱熹“亦须先识得古今体制”[16]、真德秀“表章工夫最宜用力,先要识体制”[17]310、倪思“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17]281等等,体现了不同艺术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相通。

宋人诗话中,“书如其人”与书学破体及其关系也是当时学者论诗论书之常谈,从中也能看出书体和文体之间的影响关系。 以书体风格喻作者风格,如《蔡宽夫诗话》所谓“世多以谓人之所为,可于书体见之”[18]3708,这种书学书体上的“书如其人”之论,与文学文体上的“文如其人”之论如出一辙。 与“书如其人”相关的破体论,如称“今书吏自少即学楷法,往往自不解破体,其人岂皆端愿者邪”[18]626,也是“楷法”“正体”与“破体”“变体”对举而言。

其次,宋代破体观念的衍生。 此有四类:一是从书体向人体的延展, 也可称之为人体之喻。 如《五代史》云:“儒士亦破体邪! 仁者之勇,何其壮也!”[19]《宋名臣言行录》云:“当时随伦为先锋入贼用命者,皆中伤破体。”[20]二是易学上的破体。或纯体与破体对举,如陈显微云:“非乾坤则无以见易,乾坤,纯体之卦也;六子,破纯体而为卦也。 ”[21]吴泳《与汪尚中书》云:“或以纯体破体论,或以飞行流遁看,若见理到,亦只是变易之易。 ”[22]或破体与全体并言,如朱熹《书麻衣心易后》云:“皆无理之妄谈......所谓由破体炼之乃成全体。 ”[23]三是武举弓射破体。 如苏颂《议武举条贯》云:“今定弓射一石一斗力,马射八斗力,各满不破体,及使马精熟。 ”[24]四是不拘礼节、破除体统,如《太平广记》云:“李德裕退朝归第,多与亲表裴璟无间,破体笑语,李多询以内外新事。 ”[25]

文章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网址: http://www.wtypykjzz.cn/qikandaodu/2021/0722/672.html



上一篇:九月民生新规到来
下一篇:姚伯多造像题记书风与文体考察

文体用品与科技投稿 | 文体用品与科技编辑部| 文体用品与科技版面费 | 文体用品与科技论文发表 | 文体用品与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体用品与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