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考工记与晚清工艺书写文体(2)

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按西人重学之器七,其二即为轮轴。轮轴之制,作一圆柱形体,二端有枢,枢靠于枕,可以转动圆柱,是谓之轴。轴上有交连之杆为辐,辐周廓联为轮。轮

按西人重学之器七,其二即为轮轴。轮轴之制,作一圆柱形体,二端有枢,枢靠于枕,可以转动圆柱,是谓之轴。轴上有交连之杆为辐,辐周廓联为轮。轮与轴合为一体,而自能圆转不穷。实古者轮毂之遗义。又有齿轮者,以此轮之齿与彼轮之齿凹凸相间,而自能转动,殆即古之所谓牙与?

惟古之轮毂仅施之车,西人之轮轴则无物不可用,且古之毂多用木,西人之轮轴则多用铁,而亦有以木为之者,此攻木之工,制同而质异也。

以《考工记》“轮人”为车作轮与西式机器中的轮轴对比,认为中西制作原理相通,而用材及用途各有不同。除了比较中西制轮工艺,作者还以《考工记》之中的其他工艺与西方工艺分别作比较,“冶氏为杀矢戈戟”“桃氏为剑”与西人炼钢铁之法对比,得出“攻金之工,材同而器异也”;古代治皮各有专职,作甲作鼓各有其人,西人虽无专职,却有皮管、皮条之用,“攻皮之工,貌同而实异也”;古代画缋之工讲究四时五色之分配,西人国旗形色各异,机器上的胶漆也五色具备,此因五洲各国风气好尚不同,“设色之工,文同而用异也”;古代刮摩之工施于玉石骨角,西人还用于金银铜铁,使用车床进行操作,“刮摩之工,功同而事异也”;西人制作钢器,必须使用玻璃,玻璃即古代抟埴之工所作,“抟埴之工,理同而物异也”(11)上海图书馆编:《格致书院课艺》3,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324,439,455,458—461页。。如此分析完毕,归结于“古之工作实开今之工作,而今之工作即本古之工作,如是而中西一贯,亦何所谓异同哉”。最后申明中国重道轻艺,西人重艺轻道,世道兴衰在于道之隆污,而不在艺之巧拙。如今应学习西方器艺之长,以道为经,以艺为纬。从作者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其对于西方的器艺了解不多,比如古代的皮革制品,与近代以橡胶为原料的工艺完全不同,作者仅仅从字面上理解、附会,其实质即认为西人之工艺源于中国,不过在西人制作更为精巧,所以应取西人之所长,中西一贯。命题人聂仲芳评“以今证古,源源本本”,王韬也称“条对详明,于古今源流瞭瞭然”(12)上海图书馆编:《格致书院课艺》3,第473、488、490,507页。。

本题录取的超等第四名陶师韩论轮,也是以中西各工对比阐述:

一曰轮,轮人为轮为盖,轮盖皆圆体也。泰西马车、火车,轮盖皆所不废,即花样翻新,终属大同小异,惟易以铜、钢、铁三种,推而施之于钟表机轴,有齿轮为之配合,即有转轮为之盘旋。而钢船之尾有轮,取其暗不取其明,钢炮之盘有轮,使其环不使其滞。模而范之,熔而铸之,刨而平之,车而光之,其器虽殊,其法则一。妙乎轮之用,仍不离乎轮之体也。

作者同样秉持西方工艺与中国大同小异的观点,用中国传统的制作工艺术语表述西方的轮、枪制作。作轮,“模而范之,熔而铸之,刨而平之,车而光之”,制枪“蒸以汽而储之,由锯而削而车而鑚而剜而锉”,即与《考工记》中“氏湅丝”有“清其灰而盝之,而挥之,而沃之,而盝之,而涂之,而宿之”(13)闻人军译注:《考工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75页。句法相似。在具体论述上,由舆人、车人延伸及西方的战车、战船,由古之弓人、庐人延伸至西方作枪炮,由匠人延伸到西人营建房舍,由梓人延伸及西人造船等等,呈现由古及今,以中比西的思维方式。具体工艺制作中,其所说“其材宜燥不宜湿,宜直不宜曲,其质宜韧不宜脆,宜轻不宜重,其纹宜细不宜粗,宜斜不宜径”,对于选材的质地、干湿、曲直、轻重、文理等的叙述,也是《考工记》中“审曲面势,以饬五材”思想的具体阐述。王韬评曰:“由今以溯古,由古以通今,诂题精确,疏解详明,具此学识,不特于西人制造局中别开精义,而于中国诠解群经者亦可别参一席。”(14)上海图书馆编:《格致书院课艺》3,第473、488、490,507页。不仅高度肯定了作者博通古今中外的学识,更从经学阐释的角度,盛赞其对古今工艺精准明白的辨析,可以作为《考工记》的当代疏解。

西方的科学技术是迥异传统的异域知识,学其机器制造,必要先明其理。早在明代利玛窦已将西方学校中的自然科学与中国传统的儒者之学联系起来,称之为“格物穷理之法”(15)[意] 利玛窦著,徐光启述:《几何原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6页。。近代早期的洋务派人士在和保守势力的论战中即提出:“匠人习其事,儒者明其理。理明而用宏焉。今日之学,学其理也,乃儒者格物致知之事,并非强学士大夫以亲执艺事。”(16)《奏请京师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疏》,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6页。格者,即物穷理,格物致知在这里指一种考证、研究的方法。“格致”一词还用来指代西学科技。晚清士人认为中西格致精神一致而侧重不同,“中国之所谓格致, 所以诚正治平也;外国之所谓格致, 所以变化制造也。中国之格致功近于虚, 虚则常伪;外国之格致功徵诸实, 实则皆真也”(17)《拟创建格致书院论》,《申报》1874年3月16日。。洋务派科学家徐寿明确说格致是指西学中天文、地理、算数、几何、力艺、制器、化学、地学、金矿、武备等有益于社会的实用科学及技术(18)徐寿:《格致汇编序》,《格致汇编》,1876年春季第一卷。。格物致知成为认识和理解西学的重要方法(19)参樊洪业:《从“格致”到“科学”》,《自然辨证法通讯》1988年第3期。。王韬说“惟是世之欲明格致者,都畏其难于入门,而不知无难也。在乎专心致志,触类旁通,即文字以发挥格致之理”(20)王韬:《格致书院课艺序言》,上海图书馆编:《格致书院课艺》1,第5页。。格致书院主持者主张由文字以通格致,探究物理,由浅入深,由粗及精,由本及末,穷流溯源,辨析西学格致与中国传统知识的异同。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考工记》成为士人格物致知,认识西方机械制造的参考。

文章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网址: http://www.wtypykjzz.cn/qikandaodu/2021/0522/617.html



上一篇:元代散曲选本中的元人散曲观及曲学史意义
下一篇:浅析产品设计的宏观思想

文体用品与科技投稿 | 文体用品与科技编辑部| 文体用品与科技版面费 | 文体用品与科技论文发表 | 文体用品与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体用品与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