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元代散曲选本中的元人散曲观及曲学史意义(2)

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将小令套数之曲上溯到诗三百的传统,是典型的“尊体”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期望元散曲也能承担“治世安乐之音”的社会功用。此前已有罗宗信、虞集等

将小令套数之曲上溯到诗三百的传统,是典型的“尊体”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期望元散曲也能承担“治世安乐之音”的社会功用。此前已有罗宗信、虞集等人提及。罗宗信认为:“国初混一,北方诸俊新声一作,古未有之,实治世之音也。”(7)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俞为民,孙蓉蓉:《历代曲话汇编·唐宋元编》,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231页。虞集亦言:“我朝混一以来,朔南暨声教,士大夫歌咏,必求正声,凡所制作,皆足以鸣国家气化之盛,自是北乐府出,一洗东南习俗之陋。”(8)虞 集:《中原音韵序》,俞为民,孙蓉蓉:《历代曲话汇编·唐宋元编》,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227页。而在邓序中,对散曲寄寓诗教、乐教的期望,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对元诗不能合乐、承继歌诗遗意的遗憾:“古人作诗,歌之以奏乐,而八音谐,神人和。今诗无复论是。乐府调声按律,务合音节,盖犹有歌诗之遗意焉。”这里的“今诗”指的就是元人视角下包括元诗在内的近代以来诗歌。邓序认为,“今诗”较于“古诗”而言已经不能充分延续礼乐之教化,诗道之不兴的状况下,唯有散曲可以承接这一传统,因而散曲应当超越诗成为时代的主流文学。这其实就是元人视角下对一代之文学的认知。与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中言“世之所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不同,邓序并非纵向从艺术技巧的角度将元散曲和前朝时代文学同列,而是通过横向的比较来突出元散曲在当代的至高意义。

选家追溯了文体的发展源流,进而落实在其选本上,也就赋予选本以从“史”的视角认知文学创作的重要责任。当杨朝英将元散曲置于中国传统的诗学体系之中时,其编选选本的行为也就上升到了学习孔子删存《诗经》的意义。而《诗经》本就是中国古代文学选本的萌芽,由此杨朝英所希望通过选本实现的文学教化功能,也就找到了合理的依据。在《太平乐府》中,他以冯子振、白贲的【黑漆弩】为“始”,邓序解读其用意为“嘉其字,按四声,字字不苟,辞壮而丽,不淫不伤。澹斋删存之意,亦知乐府之所本与”,则是实践层面上的又一证明。

其次是对当代散曲发展脉络的梳理。选家的史学意识还表现在通过对不同时期作品的整理和评估,从而对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作出整体的认知。因此,在特定时期创作选本,筛选出此时期内能体现创作成就的经典作家作品,就成为选家的重要任务。元人散曲选本的诞生,既是散曲文学发展到特定时期的自然需求,也是元人对散曲文学盛衰之史的认识。

四部选本中最早成书的应为杨朝英的《阳春白雪》。贯云石序中有“年来职史,稍稍暇顿”之语,兼选本中收入多首贯云石1314年后退隐杭州之作,基本可判断贯序作于1314年之后,距辞官之时应只在短短几年之内,此时《阳春白雪》已基本成书。其卷五后集收入套数《双调·新水令》中有“庆吾皇泰定年”的内容,“泰定”为泰定帝1324年即位年号,该年五月贯云石已经去世,且距1314年已经10年之久,该套曲收入选本的时间未必与贯序写作同时,可视为1324年该选本仍有增订。(9)《阳春白雪》的成书时间有多种争议,主要有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中提到的“皇庆(1312~1313)中”说、胥惠民等《贯云石作品辑注》所言的“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杨栋《试论杨朝英的散曲学观——兼说曲学史上格律派与文学派的第一次论争》提出的“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到泰定元年(1324)五月之间”说。杨栋以泰定元年(1324)五月贯云石去世为此序所作时间及《阳春白雪》成书时间之下限,对于后集卷五《双调·新水令》套数,他认为其若非后来增补,贯序和该选本都应完成于泰定元年之初。《乐府新声》成书应晚于1318年之后。其选录了张可久的【卖花声】《客况》,其中有“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男儿未遇暗伤怀”(10)无名氏:《梨园按试乐府新声》,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73页。之句,“江滨”即指钱塘江,“几度雷轰荐福碑”指科考失败。张可久曾在另一首小令【南吕·金字经】《次韵》中写道“两字功名四十秋”,(11)张可久:《张可久集校注》,吕薇芬,杨镰校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80页。按张可久出生于约1280年来算,40岁时大致是1320年左右。而此前元延祐二年(1315年)、五年(1318年)正好举行了两场科举考试。张可久在这两次考试中追逐功名失利,“几度雷轰荐福碑”正对应于此,《客况》也应作于两次科举之后,《乐府新声》的成书时间也就晚于此时。但《乐府新声》的成书下限时间因缺乏更多资料难以确定。《乐府群玉》的成书时间,葛云波《〈乐府群玉〉成书、增订时间及影响考论》一文推测在至正五年到至正六年(1345~1346年),因该选本选入乔吉散曲【绿幺遍】《自述》有“留连,批风切月四十年”之句,联系曹楝亭本《录鬼簿》记载乔吉“江湖四十年,欲刊所作,竟无成事者。至正五年二月,病卒于家”,可推测这首散曲为乔吉临终前所作,因此《乐府群玉》最终成书时间不早于至正五年,且不晚于钟嗣成修订《录鬼簿》的时间,而《录鬼簿》修订时间一般推测为至正六年以前。(12)葛云波:《〈乐府群玉〉成书、增订时间及影响考论》,《文献季刊》2006年第4期。此说较为可靠。《太平乐府》的成书时间较前三者容易确定,据序言落款写明“至正辛卯春巴西邓子晋书”,意味着至正辛卯年(1351年)该书已经基本成书。总的来算,4部元代散曲选本编纂时间跨度至少有30年。

文章来源:《文体用品与科技》 网址: http://www.wtypykjzz.cn/qikandaodu/2021/0522/616.html



上一篇:助学助残敬老帮困陕西省贵州商会鑫缘爱心义工
下一篇:考工记与晚清工艺书写文体

文体用品与科技投稿 | 文体用品与科技编辑部| 文体用品与科技版面费 | 文体用品与科技论文发表 | 文体用品与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体用品与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